嗨,朋友们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的是关于建筑构造柱设计的详细解答内容,本文将提供全面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到你!
建筑构造中的构造柱是如何设置的?
有错层的多层房屋,在错层部位应设置墙,其与其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在错层部位的错层楼板位置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当房屋层数不低于四层时,底部1/4楼层处错层部位墙中部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m。
底部或中间楼层填充墙,墙长超过5米处或者2倍层高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应小于5米。屋顶女儿墙,墙长超过9米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不应小于9米。
基础部分:构造柱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基础部分,与地基紧密相连。这是因为地基在承受建筑物重量时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而构造柱可以有效地分散这些重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墙长超过5米时应设置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应设置圈梁。无论墙宽是200还是240,都按上述设置构造柱或圈梁。
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马牙槎要做到先退后进,先退后进指在马牙槎的第一个300毫米高度时,先要往柱子外侧砌砖,在最底处先退以保证构造柱根部的稳固性。弯折容易影响锚固效果或者损伤钢筋,所以每砌300高就会退50毫米或者进50毫米。
构造柱的设计规范
底部或中间楼层填充墙,墙长超过5米处或者2倍层高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应小于5米。屋顶女儿墙,墙长超过9米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不应小于9米。
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14条第4款: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砌体构造柱设置规范: 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的设置及注意事项
1、底部或中间楼层填充墙,墙长超过5米处或者2倍层高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应小于5米。屋顶女儿墙,墙长超过9米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不应小于9米。
2、墙长超过5米时应设置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应设置圈梁。无论墙宽是200还是240,都按上述设置构造柱或圈梁。
3、有错层的多层房屋,在错层部位应设置墙,其与其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在错层部位的错层楼板位置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当房屋层数不低于四层时,底部1/4楼层处错层部位墙中部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m。
构造柱是如何设置的?
底部或中间楼层填充墙,墙长超过5米处或者2倍层高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应小于5米。屋顶女儿墙,墙长超过9米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不应小于9米。
构造柱间距应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一作为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柱,此类构造柱的设置主要考虑约束墙段的长度需要,以往抗震规范中尚不明确,无论在砌体横墙或纵墙中均未提出间距的要求。事实证明构造柱的约束作用是有限的。
墙长超过5米时应设置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应设置圈梁。无论墙宽是200还是240,都按上述设置构造柱或圈梁。
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规范里规定的构造柱的设置在砌体规范6:3:4条,对框架填充墙构造柱的设置,有很明确的规定。脱开方式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0墙厚且不大于4m。柱宽度不小于100mm。
根据《砌体规范》6:2:5,“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
小伙伴们,上文介绍建筑构造柱设计的内容,你了解清楚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让我们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