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小编整理了有关构造柱的布置选择的解答,顺便拓展几个相关知识点,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始阅读吧!
8度抗震设防要求构造柱要如何布置?
底部或中间楼层填充墙,墙长超过5米处或者2倍层高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应小于5米。屋顶女儿墙,墙长超过9米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不应小于9米。
有错层的多层房屋,在错层部位应设置墙,其与其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在错层部位的错层楼板位置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当房屋层数不低于四层时,底部1/4楼层处错层部位墙中部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m。
采用蒸压灰砂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应根据增加一层的层数按条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
柱为构造柱,截面一般为240X240,满足规范要求构造配筋即可,角部柱配筋4根14,中间4根12即可。关键在构造柱的布置上,根据规范要求,在需要设构造柱的地方设置构造柱即可。要向满足8度设防要求,关键在墙体的布置上。
太原抗震烈度为8度。六层住宅楼所有承重墙(370墙、240墙)顶部设圈梁;配筋6根直径12的钢筋(370墙)或4根直径12的钢筋(240墙);所有承重墙角部(拐角或交点)设构造柱。
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应根据增加一层的层数按本条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
构造柱设置要求
底部或中间楼层填充墙,墙长超过5米处或者2倍层高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应小于5米。屋顶女儿墙,墙长超过9米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不应小于9米。
要求如下: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如下:构造柱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构造柱设置部位应符合相关规定,具体位置可参考表。
砌体构造柱设置规范: 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砌体结构的构造柱设置在什么位置?
1、底部或中间楼层填充墙,墙长超过5米处或者2倍层高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应小于5米。屋顶女儿墙,墙长超过9米的中分处设置构造柱,中分后柱距不应小于9米。
2、基础部分:构造柱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基础部分,与地基紧密相连。这是因为地基在承受建筑物重量时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而构造柱可以有效地分散这些重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4、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砌墙高度超过4米含4米中间加腰梁一般为4φ10φ6@200,砌墙长度超过层高2倍或砌墙高度超过5米加构造,4φ10或4φ12φ6@200。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构造柱的布置选择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