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访客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散水的构造形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几个相关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散水是什么,散水做法大全
散水又分为明散水和暗散水。在国家的设计标准图里《住宅建筑构造03J930-1》只列出了一种暗散水的做法,即种植散水。暗散水做法一:素土夯实像外找坡3-5%。卵石(碎石)灌混合砂浆(100-150mm)。
暗散射水:是指埋在地表以下约0米处的散射水,不露出地面。引水的主要目的是将雨水排入建筑物外,防止雨水侵入建筑物地基。分散的水可分为开水和暗水。
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散水的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为自由落水时,其宽度应比屋檐挑出宽度大200mm。坡度一般在3%~5%左右,外缘高出室外地坪20~50mm较好。
散水有如下几种做法 凝土散水(C8):混凝土厚60—80mm,基层为素土夯实。砖铺散水:平铺砖,砂浆勾缝,砂垫层,基层夯实。块石散水:片石平铺,1:3水泥砂浆勾缝,基层为素土夯实。
什么是散水
1、散水(sàn shuǐ):〈名〉铺在房屋等建筑物周围的起保护作用的保护层。用砖石或混凝土铺成,宽一米上下,略有坡度,可使雨水淌远一点然后渗入地下。散水(sàn shui):sàn shuǐ的又音。义同“散水sàn shuǐ”。
2、“散水”一词最早源于建筑术语,是指建筑的室外墙脚以下部分的构造。为了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人们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的雨水排至远处。
3、散水是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一般为600mm~1000mm。
4、散水,就是指在建筑物的四周沿墙体外侧向外伸出的0.3~0.6m宽的斜坡,一可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二可弥补整齐的立面外观。散水的形式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两种。
5、散水是指房屋外墙四周的勒脚处(室外地坪上)用片石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的有一定坡度的散水坡。散水的作用是迅速排走勒脚附近的雨水,避免雨水冲刷或渗透到地基,防止基础下沉,以保证房屋的巩固耐久。
6、散水是在建筑物的周围铺设的用来防止雨水渗入的保护层。散水是和外墙勒脚垂直的、倾斜的室外地面,用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
散水的构造要点?
暗散水做法一:素土夯实像外找坡3-5%。卵石(碎石)灌混合砂浆(100-150mm)。50mC20细石混凝土1:1水泥沙子赶光压实沿墙上口到回填土下20mm-30mm收口用沥青水油镶缝。回填土(200mm一300mm)。
散水的构造通常是在夯实素土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等材料,厚度为六十至七十毫米,设不小于百分之三的排水坡,散水和外墙交界处应设隔缝,用弹性材料嵌缝,防止外墙下沉时将散水拉裂。
“散水”一词最早源于建筑术语,是指建筑的室外墙脚以下部分的构造。为了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人们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的雨水排至远处。
明沟的构造做法,可用砖砌、石砌、混凝土现浇,沟底应做纵坡,坡度为0.5%·~1%,坡向窨井,沟中心应正对屋檐滴水位置,外墙与明沟之间应做散水。
完成留缝之后,就要构造坡度,因为散水的原理就是利用有坡度的斜面去将屋里面的雨散水排向周边。所以坡度的设计也将直接影响雨散水排放的效果,散水的坡度要求要平而且要直顺,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砖块进行代替。
什么是散水?什么是明沟?简述它们的构造要点及适用范围
散水是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散水的宽度和坡度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一般为600mm~1000mm。
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暗散水:顾名思义,就是不露出地面,而埋在地表面以下0m左右的散水。散水主要目的是将雨水排往建筑物外侧,防止雨水侵入建筑基础内。散水又分为明散水和暗散水。
散水:指在建筑周围铺的用以防止雨水渗入的保护层。是为了保护墙基不受雨水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的雨水排至远处,称为散水,这是保护房屋基础的有效措施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散水的构造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